教师园地
学校社团 研修平台 校长信箱 家校联系 班级行为规范 周行事历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 教师园地
孩子,我希望在你的童年抹一片绿色
时间:2016-06-13 17:44:41        

杭州锦绣•育才中学附属小学 周玲玲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 ,童年,是难忘的。
  如果说成绩是红花的话,那么,孩子,我希望在你的童年给你种下一地绿的种子,等着来年芳草茵茵。
  每个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童年?这是我们每一位家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陶行知曾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由此可想老师的责任是多么重大。
  最近看了《以爱的名义施暴》,一小学生忘做作业被老师打折手指骨。看了颇有感触,我在想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由此也让我想到了自己,难忘刚大学毕业那年,接六年级毕业班,有一个柯芯的女孩子总不做作业,我苦口婆心做她的思想工作,可还是岸上捞月——白费功夫。那天再次拿到她的空白作业本,终于好脾气也实在忍不住了,一把把本子扔在地上,厉声呵斥:“这么不愿意上学,回家好了,回家就不用做作业了……”我的话音未落,她果真把桌子收拾干净,背起书包走了,旁边有几个学生拉她。这时全班的同学目光都看着我,我一下子觉得面子扫地,便补了一句:不要拉她,让她回家好好思考,来学校是干什么来的……”她背起书包,头也没回,出去了。后来这学生被校长拦下来了,又等我心情平复了些找我谈话,她说:小周啊,你想过孩子回去的后果吗?出了事情怎么办?什么是教育?让她回家就等于解决问题了吗?做为教师,我相信我们都不缺乏爱心,但是爱是需要智慧的。高尔基说: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怎样教育他们却是一件大事。不仅要‘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要尊重孩子,更用爱的教育来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走进他们的心里……”听完校长的话后,我感觉自己确实太冲动了。
  第二天,我把柯芯又叫到办公室里,跟她好好谈了一回心,问她为什么不做作业。可是那天她的反问却也给我上了一课,她说:“老师,我不是不想好好学习,但是我实在达不到爸爸妈妈的要求,既然达不到,索性就放弃吧。老师,你讲得也很有道理,可是我不知道我做那么多作业有什么用?我很希望找点乐趣,可是在作业本里我找不到……”
  感谢这个孩子的回答,让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布置的作业合理吗?为什么要让孩子做作业,可以不做吗?我怎样减轻孩子的负担等等问题都有了思考和关注。
  曾在钱江晚报上看到了一则发人深省的消息:9岁的小学生,因为害怕假期作业完不成,竟然服用了20多粒感冒药被送往医院。看到这则消息,我不禁问自己,搞懂这个“假”的意思了吗?按照规定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又是为了什么,难道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孩子逼上绝路?不,绝不。
  知识很重要,可是能力的培养、兴趣的培养比知识更重要。苏明进写的《希望教室——教孩子一生受用的36种能力》我看了,很认同。他在书中提出学校教育应当教孩子一生受用的36种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懂得感恩、拥有同情心、学会解压、扩展生活经验、学会帮助别人、学会不放弃自己、学会微笑、学会保持积极的想法等等。书面作业是作业,培养能力的事情其实何尝不能作为作业呢?在我看来是更具有可持续发展观的有用的作业。那么我们老师是不是利用长假布置这样的作业对孩子来说会更喜欢一些呢?对于苏明进老师提出的学会解压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太需要培养这种能力了,不然,9岁的孩子在完不成作业时怎么会选择吃感冒药了结生命这样的傻事呢?孩子的抗压能力太弱了,可是有谁教过我们的孩子去怎样面对痛苦,怎样减压呢?它不在我们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科书里,也不在我们学校的课程里。龙应台《目送》里的一篇小文章〈跌倒〉她在文中这样写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只教会我们如何去追求卓越,从砍樱桃的华盛顿 、悬梁刺股的孙敬苏秦到平地起楼的比尔盖茨,都是成功的典范……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有谁告诉过我们的孩子作业是可以不做的,如果有这样的老师或者家长,一定被认为是疯子。可是事实上,有些作业孩子真的非做不可吗?填满文字的作业的孩子一定比不做作业的孩子优秀吗?
  信息化时代讲究的是效率,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这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老师布置作业需要走绿色生态化路线,作业内容要有针对性,且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我们老师的教学需要走绿色生态化路线,课堂要更多关注孩子能力的培养。
  我们老师自身的素养需要走绿色生态化路线,这样才能给学生一汪清泉。
  孩子,如果一定要在你的童年抹一种颜色,我希望是一片绿色,我希望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是春意盎然的。春归何处,只拣儿童多处行。努力吧,00,从教育的最本真开始。


上一篇:有一种爱叫“等待”
下一篇:回到目录